為什么要玩核桃

更新時間:2016-04-22本文內(nèi)容轉(zhuǎn)載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
天然的藝術(shù)是自然的表露,把玩的結(jié)果,歷史上遺留了不多的老核桃,仍閃爍發(fā)光. 1山核桃==核桃屬于“干果”,營養(yǎng)和藥用價值《本草綱目》有論述。一種說法認為是張騫出使西域引進的,所以最早叫胡桃。核桃大致分為能吃的綿核桃和不能吃的山核桃。北京人手里玩的是山核桃。清《廣群芳譜》裁:山胡桃,底平如檳榔,皮厚而堅,多肉少仁、內(nèi)殼甚厚,須椎之方破。早年,山核桃自生自滅于山野曠谷中。民國初年昌化資料記載,當?shù)厣矫裼杏糜谡ビ椭f。山核桃果皮堅硬厚重,有許多由皺襞巧合而成的圖案:像珊瑚,像琪花瑤草,像旁逸斜出的古樹,像怪石嶙峋的山峰,像騰云駕霧的仙子,像奔馳呼嘯的長鬃烈馬,像攀葛附藤的老猿……。亦可根據(jù)需要雕刻加工,使其更臻完美、優(yōu)雅。文玩核桃一般身附八條隆起,有的象龍、有的似鳳,更難得的是龍鳳配對。明清及民國間,玩山核桃者不計其數(shù),追求質(zhì)地上乘、形狀美觀、圖案高雅。質(zhì)地上乘指成熟、干透、無裂縫、無磨損、無花斑、相撞有金石之聲音;形狀美觀指其上尖、下平,略呈扁圓形,大小適度等;圖案高雅要求其天然皺襞疏密得當,并巧合成較多的趣味盎然的美妙圖案。倘其天然圖案不理想,則每每請雕刻藝人進行加工。宮廷核雕盛行于明清兩代,以北京雕刻技藝為最佳。核章篆刻,將桃核加工成一個六面長方形或方形。精美山核桃,備受主人愛護,輕拿輕放,徐徐揉動,勿使摩擦碰撞,以免損傷紋絡(luò)。揉至十年以上,其色紫紅潤澤,光彩照人;不揉時立放,給屋宇平添古色古香。昔日北京揉山核桃者,以老年人居多。一則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二則借助其皺襞與棱角兒,疏通經(jīng)絡(luò),祛病延年,不易患高血壓、腦血栓等。梨園界的鼓老與琴師,亦多喜揉核桃,保持手指靈活性。”百年陳云”記錄片,有一個鏡頭就是陳云用右手在轉(zhuǎn)動兩枚已經(jīng)揉成暗紅色的核桃。揉山核桃好處多,1、表面凹凸不平,刺激手掌上的穴位最有效;2、核桃為木質(zhì),冬不涼,夏不燥;3、重量輕,攜帶方便;4、男女皆宜;5、價格較便宜;6、時間久了,山核桃光滑如玉、色澤深沉凝重,成為文玩,身價倍增。 來源互聯(lián)
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