瑪瑙在唐代會用作貴婦鐲子嗎

更新時間:2016-06-10本文內(nèi)容轉(zhuǎn)載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
瑪瑙,也叫馬腦、馬瑙、碼瑙,可以制作器皿和裝飾品。唐代的瑪瑙器,從文獻記載發(fā)現(xiàn)不少,但實物出土并不多,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瑪瑙器皿,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,唐代瑪瑙器皿僅發(fā)現(xiàn)幾件,它們是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獸首瑪瑙杯、瑪瑙長杯、以及西安博物院收藏的瑪瑙缽。從材質(zhì)來源看,中國雖然盛產(chǎn)瑪瑙,但從三國到隋唐歷史文獻卻記載,唐代帝王權貴所用的高檔瑪瑙制品卻每每來自域外。來自西域的瑪瑙,不僅稀有,而且?guī)в袕娏业漠悋剩虼吮妒芑适壹捌滟F族青睞?,旇г诠盼墨I中有馬腦、瑪瑙、馬瑙、碼Z等多種寫法,很可能為外來詞的譯音?!短接[》卷八○八馬腦條:“魏文帝曰馬腦勒賦,日玉屬也,出自西域,文理交錯有似馬腦,故其方因以名之。”《魏書;波斯傳》:“出金、銀、B石、珊瑚、琥珀、車渠、馬腦……”《北史;西域傳》:“煬帝時,乃遣侍御史韋節(jié)、司隸從事杜行滿使于西藩諸國,至Y賓得瑪瑙杯。”《北齊書;元弼傳》:“魏室奇寶,多隨后出韶家,有二玉缽相盛,可轉(zhuǎn)而不可出。馬瑙檣容三升,玉縫之。皆稱西域鬼作也。”《隋書.波斯傳》:“上多良馬、大驢、獅子、白象、大鳥卵、真珠、頗黎、獸魄、珊瑚、璃、碼Z……”《舊唐書;裴行儉傳》:“初,平都支、遮匐。大獲瑰寶,蕃酋將士愿觀之,行儉因宴設,遍出歷示。有馬腦盤,廣二尺余,文彩殊絕。”《舊唐書;康國傳》:“開元六年,遣使貢獻鎖子甲、水晶杯、馬腦瓶、鴕鳥卵及越諾之類。”《舊唐書;波斯傳》:“自開元十年至天寶六載,凡十遣使來朝,并獻方物。四月,遣使獻瑪瑙床。”《新唐書;波斯傳》:“開元、天寶間,遣使者十輩獻碼Z床、火毛繡舞宴。”《新唐書;拂H傳》:“土多金、銀、夜光杯、明月珠、大貝、車渠、碼Z、木難、孔翠、虎魄。”此外,《太平御覽》引《玄中記》曰“馬腦出月氏”。從以上資料可看出,魏晉到隋唐時期瑪瑙產(chǎn)地主要在波斯、拂H、粟特等西域國家,其特點是紋理交錯。中國雖然也產(chǎn)瑪瑙,但色澤以白、黃居多,淡青次之,象這種紅色纏絲瑪瑙極難見到,因此,這幾件唐代瑪瑙器皿的材料都應來自西域。唐人喜愛瑪瑙器皿,可能還是因為瑪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,它是天然的裝飾品,不需任何人工雕琢,天然的紋理就妙不可言。除此之外,古人還認為瑪瑙是辟邪呈祥之物,并且把它當成靈丹妙藥,《拾遺記;高辛》載:“馬腦者,言是惡鬼之血凝成此物。”“丹丘之野多鬼血,化為丹石,則瑪瑙也。”書中記載雖有些荒唐,但古人認為用鬼血凝成的瑪瑙,制成飾物用來佩帶,可成為辟邪呈祥之物。其實瑪瑙是一種天然礦石,經(jīng)科學測定,它含有多種微量元素,長期佩帶或經(jīng)常使用瑪瑙器,對人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它也是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,《本草綱目》中就有“瑪瑙辛、寒、無毒。主治辟惡,熨目赤爛。主目生障翳,為末日點。”意思是主治眼球上生白膜,把瑪瑙研末每天用來點眼。魏文帝曹丕《馬腦勒賦》稱“馬腦,玉屬也”;魏人張揖《廣雅》稱“碼Z,石次玉”;東晉王嘉《拾遺記·卷一·高辛》稱“碼瑙,石類也”;明代宋應星《天工開物》則稱“凡瑪瑙非石非玉”。當然也正因為身份難定,才自成一類,從這個方面來看,楚國宮廷玉人兩次裁決和氏璧為石頭,極可能也是依照“五德”之類的標準,包括“潤澤以溫”;“解理自外,可以知中”;“其聲舒揚,專以遠聞”;“不撓而折”;“銳廉而不忮”。瑪瑙是玉髓類礦物的一種,經(jīng)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(zhì)石英的紋帶狀塊體,硬度7-7.5度,比重2.65,色彩相當有層次。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。或排列成條狀或帶狀,間有黑斑或呈苔狀。常用做飾物或玩賞用。古代陪葬物中??梢姷匠纱默旇?。三國 魏 曹丕 《<瑪瑙勒賦>序》:“瑪瑙,玉屬也。出自西域,文理交錯,有似馬腦,故其方人因以名之。”北周 庾信 《楊柳歌》:“銜云酒杯赤瑪瑙,照日食螺紫琉璃。”漢 王粲 《馬瑙勒賦》:“總眾材而課美兮,信莫藏於馬瑙。”南朝 梁元帝 《烏棲曲》之一:“幄中清酒馬腦鐘,裙邊雜佩琥珀龍。”唐 蘇鶚 《杜陽雜編》卷下:“渤海 貢馬腦妗⒆洗膳瑁砟娣餃擼釕畿紓乒で晌薇取”宋 范成大 《行路難》詩:“馬瑙游仙之夢枕,龍綜辟寒之寶紗。”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高辛》:“碼Z,石類也,南方者為之勝。”《新唐書·西域傳下·拂H》:“土多金、銀、夜光璧、明月珠、大貝、車渠、碼Z、木難、孔翠、虎魄。”宋 蘇軾 《贈常州報恩長老》詩之一:“碧玉碗盛紅碼瑙,井花水養(yǎng)石菖蒲。”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奇謔三·異寶》:“嘗讀《春渚紀聞》:‘有人蓄碼Z大硯,注水硯間,則水中有一小鯽游泳可愛,去水則無也。’”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金石二·馬腦》:“合子馬腦,漆黑中有一白線間之。錦紅馬腦,其色如錦。纏絲馬腦,紅白如絲。此皆貴品。”亦作“ 纏絲瑪瑙 ”?!都t樓夢》第三七回:“ 襲人 問道:‘這一個纏絲白瑪瑙碟子那去了?’”《本草拾遺》:主辟惡,熨目赤爛。《綱目》:主目生障翳,為末,日點?!侗静萁?jīng)疏》:瑪瑙同珊瑚輩為末,點目去翳障尤妙?!稘h武帝內(nèi)傳》:“z上元夫人{戴九云夜光之冠,曳六出火玉之佩。”唐 蘇鶚 《杜陽雜編》卷下:“武宗皇帝會昌元年,夫馀國貢火玉三斗……火玉色赤,長半寸,上尖下圓,光照數(shù)十步,積之可以燃鼎。置之室內(nèi),則不復挾纊。”中國古籍中稱瑪瑙為“瓊玉”、“赤玉”、“火玉”。瑪瑙一詞來源于佛經(jīng),梵語本名“阿斯瑪加波”。意為“馬腦”,可知佛教傳入中國后,赤玉,火玉才改稱瑪瑙。顏色以紅色最為常見,其次還有藍瑪瑙、紫瑪瑙、綠瑪瑙等?,旇з|(zhì)地堅硬耐磨,有玻璃光澤,呈透明或半透明狀。另外,因其含有其他金屬元素,所以會出現(xiàn)紅、藍、紫等色斑,有的還同時出現(xiàn)幾種顏色,進而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品種?,旇У牡V物學名叫玉髓,漢代之前,紅瑪瑙被稱為“赤玉”,或稱為“瓊”。“千種瑪瑙萬種玉”,由于紅瑪瑙的稀少珍貴,故在中國最早的文物鑒定專著《格古要論》中有“瑪瑙無紅一世窮”的說法。并記載了多處瑪瑙的產(chǎn)地。如《后漢書·東夷傳》,就曾記載在東北的扶余今吉林四平市和挹婁民族名,生活在長白山北,松花江、黑龍江下游,就曾以出“赤石”而聞名于世。此外在蔚州今蔚縣九空山和宣府宣化、四角山見《天工開物》,甘肅和寧夏一帶見《博物要覽》,陜西延安府神木和府谷地區(qū)見《廣輿記》,汝州赤嶺鎮(zhèn)見《宋史》,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博白縣見《博白縣志》,南京雨花臺見《珍玩續(xù)考》等地,均有關于瑪瑙的記載。我國古書有關瑪瑙的記載很多,漢代以前的史書,瑪瑙亦稱“瓊玉”或“赤玉”。綠瑪瑙是瑪瑙較少見的品種?,旇欠鸾唐邔毷?,有避邪的作用,人們很早就已用瑪瑙來做護身符了。 瑪瑙的用途非常廣泛,它可以做為藥用,寶石、玉器、首飾、工藝品材料、研磨工具、儀表軸承等?,旇缎梁疅o毒,它可用于眼科目生障翳者,用瑪瑙研末點之,療效很好。藥用的瑪瑙碎屑,是雕琢寶石所剩下的?,旇侨藗兪煜さ氖着鷮毷牧现?,古來早就被當作人間奇珍。
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